论文速递 |我院梁赛教授课题组ES&T内封面:碳汇变化显著重塑各国温室气体足迹

时间:2025-03-20

点击:

我院梁赛教授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Greenhouse Gas Footprints of Nations Significantly Reshaped by Sink Changes”的内封面论文。我院博士后李雨萌为论文第一作者,梁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关于封面:刻画国家温室气体(GHG)足迹有助于明确全球消费者在气候行动中的责任。本研究在量化国家温室气体足迹时同时考虑了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源和汇的变化,发现忽视碳汇变化将导致热带国家温室气体足迹被低估。

成果简介

为缓解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可能减少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升碳汇能力以抵消剩余排放。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及减排。例如,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国政府已编制了其领土内的温室气体清单,涵盖了能源、工业、农业和废物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部门的净排放或减排。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受到本地和远程消费的影响。因此,仅通过生产侧策略难以实现净零目标。从消费视角识别驱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供应链热点可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策略提供不同的政策内涵。现有研究估算了全球尺度上由最终需求驱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然而,这些研究只关注了温室气体排放源(如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未考虑碳汇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对全球温室气体足迹的估计具有不准确性。尤其是,特定产品(如与森林砍伐风险相关的产品)的最终需求可能会通过全球供应链影响碳汇,导致碳储量变化。因此,有必要考虑碳汇的影响,量化国际贸易中隐含的温室气体净排放,以揭示新的供应链热点,从而更准确地明确消费者的责任。然而,国际贸易对温室气体净排放(即基于消费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尚不清晰,导致对全球供应链与温室气体净排放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全面。

为填补上述空白,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去除汇,构建了全球各国温室气体净排放数据集,并量化了各国最终需求驱动的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以及国际贸易中隐含的净排放。相比于仅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源,本研究识别了更多需要关注的关键国家、消费产品和贸易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净零排放提供新见解,更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

摘要

除了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汇的吸收作用对于实现2050年的净零目标至关重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和汇不仅受本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还通过国际贸易受到外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然而,国际贸易对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晰。本研究基于消费视角量化了各国在同时考虑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汇下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中隐含的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占26%。如果只考虑排放源而忽视汇的变化,热带国家的温室气体足迹将被大大低估,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占其温室气体足迹的65%)和非洲(44%)。在考虑碳汇的变化后,加工食品和动物产品的消费对热带国家温室气体足迹的影响更大,这主要归因于森林转换所产生的排放;同时,热带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通过国际贸易向其他国家(如印度和美国)的温室气体泄露也更为突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碳汇变化在评估温室气体足迹中的重要性,为加快实现净零目标提供了新见解。

图1.各国温室气体净足迹、温室气体足迹及其差异

图2.足迹被低估地区的产品层面温室气体足迹和温室气体足迹

图3.按经济区域划分的国际贸易中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10083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