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题目: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与数智化应用
报告人:陈能汪教授(厦门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下午3点
报告地点:大讲堂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蔡宴朋
报告摘要:针对海岸带地区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阐述流域-近海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与观测技术挑战,介绍厦门大学流域-海域科学观测系统和发展历程,以及海洋云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情况,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海陆界面生态环境科学前沿研究,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简介:陈能汪,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系系主任,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海洋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厦门大学)执行主任。2009年起任职于厦门大学,2011年和2016年分别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开展访问研究。已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荣获厦门市优秀政协委员、民进全国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团队系列成果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海洋领域新技术等,并获得厦门大学最富有转化潜力十佳科技成果。
2、报告题目:海湾生态系统营养盐管理优化模型初探
报告人:李少斌副教授(厦门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下午3点
报告地点:大讲堂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蔡宴朋
报告摘要:针对海湾氮磷污染模拟与管控研究存在污染溯源难、排污主体不清、模拟模型计算耗时高、削减措施成本效率不明等挑战,分享在面向排污主体的氮磷时空溯源方法、氮磷分区高效模拟、陆源和海湾污染削减措施成本效率对比分析方面的研究思路,并介绍团队在海湾生态系统营养盐管理优化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李少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系系副主任,入选福建省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后。从事海湾水环境管理与海岸带产业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专项培育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著10余件。现任《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Carbon Research》学术期刊青年编委、联合国环境署“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全球指南(GLAM)”项目工作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34工作组成员,参与制定了我国大型藻类首个碳足迹国际标准。